城中金石堂存在許多人的記憶中,但你知道嗎?整棟百年洋樓的文化底蘊,遠遠超乎你我想像。位於榮町的百年建築,早在日本時代便以嶄新經營形式匯聚人們的故事,讓「文化創意」在百年前的臺北城內默默紮根。
文化
當運動員淪為政治人物的「人形立牌」?體育報導改革的進行式
體育產業需要政府與人民的共同支持方能使其健全發展,在作為傳播訊息媒介的新聞媒體之下,台灣體育界又是呈現何種樣貌?筆者將反思媒體在體育產業中的角色、分析國外經驗,再現於媒體、政治與體育事業的角力之下,運動員在鎂光燈下的現況。
改變影視產業,光靠「經驗複製」沒有用!我們需要的是更多元的戲劇類型
近期播畢的《天黑請閉眼》,一夕間成為社會大眾討論的焦點,其推理懸疑劇情成功引起觀眾熱烈迴響,也為「類型戲劇」在台灣的發展帶來一道曙光。究竟《植劇場》如何在一片影視產業的噓聲和困境中站起?這樣的成功經驗又給影劇產業帶來什麼樣的反思?
社會影像發聲筒——紀錄片發展現況反思
台灣紀錄片產業走在看似成長的道路上,仍然面臨許多問題與挑戰。許多紀錄片工作者常會被質疑「拍紀錄片能夠賺錢嗎?」在教育方面也常聽聞紀錄片人才出現斷層的現象;紀錄片產業在進步的同時,仍然有許多對於這個領域的懷疑。究竟紀錄片產業面臨的問題有那些?筆者整理出以下紀錄片產業面臨的幾項問題……
回首百年:台中車站開啟城市新風貌
台中火車站新站於去年十月啟用,台中市區正式進入鐵路高架化的新時代。鋼骨式綠建築的新站與一旁古典樣式建築的舊站,形成了新舊時光相互輝映的獨特景象,等待規劃的老火車站月台再也不見等待與穿梭的人影,舊軌道的地平線視角也不再有生氣靈活的火車經過。寫作中區的作者朱書漢認為,作為台中交通運輸的樞紐,不論是在地人、觀光客,或是每到假日就朝中區集結的移工,甚至是長期在此流動的街友們舊火車站不僅是在地文史工作者的眷戀剪影,同時也是台中人共同的記憶
消逝的城市記憶:走過一甲子,西站成歷史
文/黎育如、邱姵慈、王子夏 編輯/沈文薇 西區門戶計劃在臺北市政府大刀闊斧改造之下快速進展,臺北舊城區的歷史場景在拆除忠孝橋引道、重現北門、拆遷三井倉庫的過程中漸漸重塑翻新,然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