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訴求種族平等的浪潮下,歐美藝文作品中,涉及種族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內容,也被開始做系統性檢視。對台灣人來說,從普遍較容易接觸的日本動漫做相關分析,或許能讓讀者對國際間檢視藝文創作的現象更有共鳴。
逆思
親愛的,我們自由嗎?自由戀愛的社會,婚姻「應該」是什麼樣子?
人們對於愛情的觀念,隨著世代的更迭,逐步走向自由開放。傳統社會「指腹為婚」、「童養媳」等概念,在今日已鮮少聽聞,但在高呼「Love is Love」的現代社會,愛情真的自由了嗎?
【逆思新聞探照燈】抗爭有理?一場鬧劇?兩次華航罷工,媒體帶你看見什麼?
過年的華航機師罷工,除了反映機師的工作排班上的問題,媒體報導連帶影響議題討論。不同報導的新聞用語,間接影響觀眾對議題的認知。當新聞主角從年輕的空服員轉為中年機師時,議題炒作方向是否有所改變?社會輿論能否不被新聞中的情緒用語干擾?
為何要保留「中華民國美學」?從鹿鳴堂思考中華民國美學的文化價值
回溯台灣的建築發展,「中華民國美學」其實承載著許多歷史意義,但此類建築卻可能在未說出故事的情況下,面臨消失的危機。佇立在舟山路上半世紀的鹿鳴堂,便在近日陷入了存廢的論辯……
城中金石堂專題(下):說了再見以後──百年洋樓,何去何從?
金石堂城中店在經歷數次改建後還保有哪些特色?書局撤守後,百年洋樓可能面臨哪些發展機會或難題?先讓我們踏入城中金石堂巡禮一回,再一同思考這棟建物的未來吧!
【逆思媒讀】第39期:小編(不)好當?新聞粉專的矛盾大對決
當小編們絞盡腦汁想吸引你的目光時,卻可能讓新聞傳播出現更多問題,你注意到了嗎?這些「行銷新聞」的小編與其他的小編相較又多了哪些責任?快跟著逆思媒讀,一起深入矛盾大對決的戰場一探究竟!
【逆思媒讀】第38期:Facebook打擊假新聞,有可能嗎?
臉書三不五時和假新聞宣戰,但千變萬化的不實資訊依舊流竄,這場戰爭真的有結束的一天嗎?今天的逆思媒讀,就和我們一起看看臉書和假新聞間糾結的命運吧!
一篇能源報導,到底要說故事還是塞資料?
「媒體在進行能源報導時應該加上特定議題的倡議嗎?」
「要怎麼做才能讓能源報導突破同溫層?」
這是之前Clean Energy Wire(以下簡稱CLEW)在一場能源媒體跨國交流會中拋出的兩個主要問題。筆者於〈鉅變的全球能源結構中,我們需要怎樣的媒體識讀與媒體〉一文中,已經對第一個問題做了詳細討論,今天我們就接著來討論第二個問題;讓我們先從同為與會者之一的Craig Morris在去年年底寫的一篇文章起始。
新聞在播,周圍的跑馬燈要有——電視畫面的視覺暴力
習以為常的新聞排版是否有其不合理的地方?當我們被複雜的版面干擾時,也連帶干擾我們了解當前播報的新聞內容。
伸張正義還是製造對立?警察密錄器如何影響大眾認知
好萊塢般警匪對峙的場景總令人看得熱血沸騰,但當這些畫面不是出現在電影院,而是來自現實中警方剪輯過後的密錄器影像,再透過媒體報導傳播到你我的眼中。身為閱聽人,又該以什麼心態看待這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