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華航機師罷工,除了反映機師的工作排班上的問題,媒體報導連帶影響議題討論。不同報導的新聞用語,間接影響觀眾對議題的認知。當新聞主角從年輕的空服員轉為中年機師時,議題炒作方向是否有所改變?社會輿論能否不被新聞中的情緒用語干擾?
媒體識讀
【逆思媒讀】第39期:小編(不)好當?新聞粉專的矛盾大對決
當小編們絞盡腦汁想吸引你的目光時,卻可能讓新聞傳播出現更多問題,你注意到了嗎?這些「行銷新聞」的小編與其他的小編相較又多了哪些責任?快跟著逆思媒讀,一起深入矛盾大對決的戰場一探究竟!
【逆思媒讀】第38期:Facebook打擊假新聞,有可能嗎?
臉書三不五時和假新聞宣戰,但千變萬化的不實資訊依舊流竄,這場戰爭真的有結束的一天嗎?今天的逆思媒讀,就和我們一起看看臉書和假新聞間糾結的命運吧!
一篇能源報導,到底要說故事還是塞資料?
「媒體在進行能源報導時應該加上特定議題的倡議嗎?」
「要怎麼做才能讓能源報導突破同溫層?」
這是之前Clean Energy Wire(以下簡稱CLEW)在一場能源媒體跨國交流會中拋出的兩個主要問題。筆者於〈鉅變的全球能源結構中,我們需要怎樣的媒體識讀與媒體〉一文中,已經對第一個問題做了詳細討論,今天我們就接著來討論第二個問題;讓我們先從同為與會者之一的Craig Morris在去年年底寫的一篇文章起始。
新聞在播,周圍的跑馬燈要有——電視畫面的視覺暴力
習以為常的新聞排版是否有其不合理的地方?當我們被複雜的版面干擾時,也連帶干擾我們了解當前播報的新聞內容。
伸張正義還是製造對立?警察密錄器如何影響大眾認知
好萊塢般警匪對峙的場景總令人看得熱血沸騰,但當這些畫面不是出現在電影院,而是來自現實中警方剪輯過後的密錄器影像,再透過媒體報導傳播到你我的眼中。身為閱聽人,又該以什麼心態看待這些新聞?
【逆思媒讀2.0】第31期:電視新聞國際觀大比拚
你常看電視新聞嗎?你是否曾聽過「電視都在報XXX,都沒有國際觀」的批評?這樣的批評究竟是刻板印象,還是電視新聞真的沒有國際大事呢?就讓我們從新版本的懶人包來一探究竟吧!
鉅變的全球能源結構中, 我們需要怎麼樣的媒體識讀與媒體?
在COP官方會議外,能源媒體工作者也正進行一場交流討論…
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今年在波昂舉行,除了眾所矚目的官方談判會議,NGO在會場內外的活動和示威也都值得關注。今天我就來介紹其中一個關於媒體工作的有趣活動。
是「新聞」還是「趣聞」?透析鬼影幢幢的新聞產製!
阿羅哈客運於九月發生一起六人死亡的重大車禍。事發後,一名攝影師透露,日前深夜時段搭車北上時,無意間拍下了一張靈異鬼手照片並上傳至個人臉書,巧合的是,該車和此次發生事故的車輛竟是同一台車。該名攝影師還說,當司機看到靈異照片時要求他不要公開照片,以免嚇到大家。照片登出後,引起熱烈討論⋯⋯
媒體殺人?災難報導中的要命迷思
每當有災情傳出,新聞媒體往往是大眾獲知最新消息、災民傳遞緊急需求的重要角色。然而各家媒體為了求快、求即時,慣用的「新聞套語」一成不變,某些記者的用字遣詞甚至會在無意間誤導民眾,加深社會大眾的「災難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