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當選下的全球化矛盾與路線反思(下)

從全球化的理論基礎——自由放任主義——來看,全球化所帶來的資金、人力、物流的自由流通促成了經濟發展。這和全球化的實際結果落差在哪裡?是自由市場機制的理論缺失,還是有其他因素干擾,以至於理論解釋及指導的失準?接下來,本文將解釋經濟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從日月潭鳥居看臺灣的「觀光生意」

日月潭纜車業者推出「日纜和風祭」,在纜車站前建造大型鳥居,並邀請民眾著浴衣、坐纜車。活動宣傳照一曝光就引發網友批評,認為主辦單位不懂鳥居真正的意涵,也不理解穿著浴衣應有的規範。這樣「半吊子哈日」的行為,讓網友狂酸「中華民國美學無極限」。

川普當選下的全球化矛盾與路線反思(上)

川普能跌破眾人的眼鏡選上美國總統,與全球化、美國資本主義的體制有很大的關係,在美國底層白人的眼裡,外來移民者衝擊了他們原本的生活,但在美球化的浪潮之下,舊有的政治社會元素也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大變動。

智慧機器人的過去與未來—人類在哪?

近期許多媒體都在報導「未來產業」、「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等議題,機器人真的要完全代替人類了嗎?電影《機械公敵》的劇情是否會真實上演?許多問題不斷地產生,逼迫大家認真去思考機器人對自己的影響,但在思考這些問題前,你真的暸解人工智慧機器人了嗎?

蔡英文主政下的台灣 該何去何從?

文/王政翎     編輯/林偉傑、蔡歆儀   隨著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總統的當選,蔡英文所屬民進黨的立場也變成往後台灣四年外交政策的主旋律。從台灣政黨意識形態光譜上來看,民進黨是台獨立場較鮮明 ...

【逆思媒讀】第二十六期:網友說

【逆思媒讀】第26期:網友說 眼前的黑不是黑,而網友說的白又是什麼白呢?究竟是什麼樣的魔力,讓「婉君」彷彿有著分身術,大量出現在新聞報導中?而這些網友們的意見表達,究竟代言了哪些群體,又對媒體及社會產 ...

消逝的城市記憶:走過一甲子,西站成歷史

文/黎育如、邱姵慈、王子夏     編輯/沈文薇   西區門戶計劃在臺北市政府大刀闊斧改造之下快速進展,臺北舊城區的歷史場景在拆除忠孝橋引道、重現北門、拆遷三井倉庫的過程中漸漸重塑翻新,然而 ...

愛情雙向道:情慾的流動也許不在乎性別與界線

情慾難以被定義與解釋,但簡單來說可分為「情感」與「慾望」。情感為「渴望建立浪漫愛的關係」,慾望則為「感受到性吸引力」。在此脈絡下,情慾或許可以被定義成「渴望與他人進行情感或生理慾望的交流」。本文以雙性戀出發,並延伸探討其他情慾流動的可能性。

未來奇想:一個沒有年金改革的世界

文/張道宜   編輯/王映涵 想像一個場景,在西元2040年,街道上沒有計程車司機,因為自駕計程車與公車,成為最大的駕駛族群;無人商店就像自動販賣機,每家店只要配備解說機器人以及技術人員就能營業;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