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播畢的《天黑請閉眼》,一夕間成為社會大眾討論的焦點,其推理懸疑劇情成功引起觀眾熱烈迴響,也為「類型戲劇」在台灣的發展帶來一道曙光。究竟《植劇場》如何在一片影視產業的噓聲和困境中站起?這樣的成功經驗又給影劇產業帶來什麼樣的反思?
眾聲喧嘩的公民力量——一窺公民影音產製概況
筆者訪問社團法人非營利組織「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以下簡稱公庫)記者楊鵑如,以及Peopo公民新聞平台」(以下簡稱Peopo)召集人余至理、企劃王建雄,藉其經驗分享,嘗試梳理以新聞報導為主之公民影音產製上、中、下游可能會遇到的障礙,並藉由他們的經驗分享探討相關議題。
社會影像發聲筒——紀錄片發展現況反思
台灣紀錄片產業走在看似成長的道路上,仍然面臨許多問題與挑戰。許多紀錄片工作者常會被質疑「拍紀錄片能夠賺錢嗎?」在教育方面也常聽聞紀錄片人才出現斷層的現象;紀錄片產業在進步的同時,仍然有許多對於這個領域的懷疑。究竟紀錄片產業面臨的問題有那些?筆者整理出以下紀錄片產業面臨的幾項問題……
校園環境主流化的突破與不足——台大學生會前任永續部部長的反省
三十年內,如果我們沒有擺脫以化石燃料為主的電力部門;沒有擺脫高耗能、高汙染的工業發展思維;沒有擺脫被石油綁架的運輸部門;沒有能夠有效鼓勵節能的法規與政策⋯⋯我們所熟悉的地球將迎來天翻地覆的劇變。
然而低碳轉型不能純粹仰賴科技突破的奇蹟,我們更需要的是足夠健全且願意提供轉型動能之公民社會參與。
慰安婦:不孤單的療傷之路──「阿嬤家」館長康淑華專訪
坐落大稻埕一隅的「阿嬤家」,是一棟由婦女救援基金會成立的和平與女性人權館。一走進去,映入眼簾的是以紅銅穿孔,再用LED燈打光的裝置藝術,這樣的設計源自於其中一位慰安婦──宛女阿嬤的創作畫。「紅銅是一個溫暖的金屬材質,隨著時間它不會壞,會越來越漂亮。」館長康淑華受訪時為我們說明設計理念,「它就像阿嬤的生命,雖然歷經千瘡百孔,最後散發出來的是生命的光芒。」
Education Reality全息投影技術-從新創教育團體反思臺灣教育
從新創教育團體的角度,反思目前臺灣的教育改革現況。臺灣翻轉教育的興起,帶動了不同教育理念的組織紛紛創立。這些教育組織的創立伴隨的背景為何?其在臺灣的立足點是否穩固?筆者透過專訪新創教育團體-ER,以其為例來一一探討。
進步?保守?從生態保守主義到生態女性主義,環境議題如何和其他社會議題結盟?
想像你正在一堂必修課中。講課到一半,教授突然語出驚人,講出一段充滿性別歧視的話語,之後會發生甚麼事呢?
【逆思媒讀】 第37期:媒體中的法律用語
你知道我們所看的諸多媒體裡有許多法律用詞是錯誤的嗎?那這些錯誤法律用詞又將會造成哪些影響?應該如何改善,才能改善媒體裡錯誤用詞的發生?
落實居住正義!大觀居民反迫遷
位於板橋西南方的浮洲,雖然與新板都會區僅相隔一條湳仔溝,但發展樣態卻截然不同。浮洲的大觀社區沒有美輪美奐的都會區風貌,此處的地景由一片低矮的房舍構連而成,從早期眷村聚落的年代,一路走到今日面臨各種開發壓力的境況。
受傳統思維束縛的傳統產業 – 性交易特區
文/吳庭瑄 編輯/陳岡、王映涵 1997年,陳水扁當上台北市市長,便開始對特種行業進行掃蕩,其中包含了娼妓,2002年,陳水扁完全廢除台北市的公娼。廢除公娼目的在於整治市內治安,多年過去,台北市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