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訴求種族平等的浪潮下,歐美藝文作品中,涉及種族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內容,也被開始做系統性檢視。對台灣人來說,從普遍較容易接觸的日本動漫做相關分析,或許能讓讀者對國際間檢視藝文創作的現象更有共鳴。
逆思慢想
逆思慢想:透過議題整理,提出批判性與逆向思考的觀點與議題評論。
親愛的,我們自由嗎?自由戀愛的社會,婚姻「應該」是什麼樣子?
人們對於愛情的觀念,隨著世代的更迭,逐步走向自由開放。傳統社會「指腹為婚」、「童養媳」等概念,在今日已鮮少聽聞,但在高呼「Love is Love」的現代社會,愛情真的自由了嗎?
Taiwan No. 1!同婚合法後,如何看待外國同遊飄揚的青天白日旗?
筆者幾天前到蘇黎世的時候,剛好是整個城市一年當中少數充滿遊行的日子:6/14是女性罷工日,6/15則是同志遊行。在這個一年一度少有的時段,居住在此的台灣人當然沒有放過機會,順便慶祝台灣同婚剛合法化的事實,成為一支格外顯眼的遊行隊伍。
消失的銅板:顛覆貨幣經濟之數位串流
在現今網路時代下,近期虛擬貨幣「比特幣」買賣風潮為之沸騰,而隨後熱燒的電子支付更突顯貨幣虛擬化的技術的成熟以及廣泛性。虛擬貨幣雖然誓言成立「去中心化、沒有貨幣炒作」的貿易平台,然而,這樣的一個技術創新、或新貿易模式對於我們的社會來說,存在那些可能性?
人才?勞工?同條法律,外籍工作者面對的不同保障
相比對外籍白領族在工作待遇上的積極、大幅度改革,外籍藍領——也就是那些平時被社會以「外勞」、「移工」所稱的勞工們——的需求和訴求反倒是緩慢、被動、淡漠許多。藍領外籍工作者長期面對的勞動環境、薪資條件、人權保障等問題依然未解。
校園環境主流化的突破與不足——台大學生會前任永續部部長的反省
三十年內,如果我們沒有擺脫以化石燃料為主的電力部門;沒有擺脫高耗能、高汙染的工業發展思維;沒有擺脫被石油綁架的運輸部門;沒有能夠有效鼓勵節能的法規與政策⋯⋯我們所熟悉的地球將迎來天翻地覆的劇變。
然而低碳轉型不能純粹仰賴科技突破的奇蹟,我們更需要的是足夠健全且願意提供轉型動能之公民社會參與。
用影像重塑人與人的界線──從隱現之間窺探YouTuber的興起
我們常在日常生活中討論哪個YouTuber又做了什麼逗趣的行徑,或者猜測YouTuber如何藉這個平台為自己謀取商機,然而,閱聽眾常常將關注焦點著重於YouTuber的「現狀」,到底YouTuber為何成為新興的網路群體?是否能在社會文化的演變中尋找其脈絡?筆者訪問了東吳大學社會系裴元領教授,嘗試討論在YouTuber興起的現象中,可能隱含的文化意涵。
你說,學生自治為什麼很難?
前陣子,國立臺灣大學學生自治的熱度似乎又因為周維理罷免案(註1)、學生會長補選(註2)的事情上升不少,從周維理疑似沒有實現政治承諾,到學生會長補選候選人的政見良莠不齊。這使得許多人開始懷疑學生自治是否終究只是個笑話,也引發投入學生自治的意願。
環境問題左轉或右轉?從電業法修法談起
2017年1月11日,影響台灣電業甚鉅的《電業法》修法三讀通過,改變了台電長期壟斷電業的局面。往後,電業將分為「發電」、「輸配」、「售電」三個區塊,除輸配維持國營外,發電及售電將開放自由化。本次修改《電業法》的目,乃希望透過競爭機制,提升電業經營效率、技術創新,甚至藉此促進能源轉型。
工業4.0正夯 性別差距恐加劇
“In corporate America, women fall behind early and keep losing ground with every step”——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
各國看到工業4.0背後的成長新動力,卻同時對職場性別結構的潛在動搖,沒有同等的重視。到底這場重塑製造業未來的革命,會弭平性別鴻溝,還是會讓性別差距更嚴重?
2017年1月,全球政治、經濟菁英齊聚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Davos World Ecnomic Forum, WEF),除了聚焦全球經濟前景,「工業4.0」(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dustry 4.0)同樣受到矚目。這個串聯物聯網(IoT)、自動化(automation)、雲端計算(Cloud)與大數據(Big Data)的未來計畫,被視為是翻轉全球製造業的關鍵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