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聲喧嘩的公民力量——一窺公民影音產製概況

筆者訪問社團法人非營利組織「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以下簡稱公庫)記者楊鵑如,以及Peopo公民新聞平台」(以下簡稱Peopo)召集人余至理、企劃王建雄,藉其經驗分享,嘗試梳理以新聞報導為主之公民影音產製上、中、下游可能會遇到的障礙,並藉由他們的經驗分享探討相關議題。

社會影像發聲筒——紀錄片發展現況反思

台灣紀錄片產業走在看似成長的道路上,仍然面臨許多問題與挑戰。許多紀錄片工作者常會被質疑「拍紀錄片能夠賺錢嗎?」在教育方面也常聽聞紀錄片人才出現斷層的現象;紀錄片產業在進步的同時,仍然有許多對於這個領域的懷疑。究竟紀錄片產業面臨的問題有那些?筆者整理出以下紀錄片產業面臨的幾項問題……

校園環境主流化的突破與不足——台大學生會前任永續部部長的反省

三十年內,如果我們沒有擺脫以化石燃料為主的電力部門;沒有擺脫高耗能、高汙染的工業發展思維;沒有擺脫被石油綁架的運輸部門;沒有能夠有效鼓勵節能的法規與政策⋯⋯我們所熟悉的地球將迎來天翻地覆的劇變。
然而低碳轉型不能純粹仰賴科技突破的奇蹟,我們更需要的是足夠健全且願意提供轉型動能之公民社會參與。

Education Reality全息投影技術-從新創教育團體反思臺灣教育

從新創教育團體的角度,反思目前臺灣的教育改革現況。臺灣翻轉教育的興起,帶動了不同教育理念的組織紛紛創立。這些教育組織的創立伴隨的背景為何?其在臺灣的立足點是否穩固?筆者透過專訪新創教育團體-ER,以其為例來一一探討。

落實居住正義!大觀居民反迫遷

位於板橋西南方的浮洲,雖然與新板都會區僅相隔一條湳仔溝,但發展樣態卻截然不同。浮洲的大觀社區沒有美輪美奐的都會區風貌,此處的地景由一片低矮的房舍構連而成,從早期眷村聚落的年代,一路走到今日面臨各種開發壓力的境況。

受傳統思維束縛的傳統產業 – 性交易特區

文/吳庭瑄  編輯/陳岡、王映涵 1997年,陳水扁當上台北市市長,便開始對特種行業進行掃蕩,其中包含了娼妓,2002年,陳水扁完全廢除台北市的公娼。廢除公娼目的在於整治市內治安,多年過去,台北市是否 ...

虛擬?現實?談動漫中跨越虛實的社會性別屬性

虛擬世界影響的範圍及普及率逐漸擴大,現今的年輕人從小便受虛擬世界影響,並在社會行為中再製虛擬作品中的性別形象,使得性別刻板印象跳脫虛擬,在現實中獲得鞏固。然而,這樣的結構在近年來的影視市場中逐漸受到挑戰…..

用影像重塑人與人的界線──從隱現之間窺探YouTuber的興起

我們常在日常生活中討論哪個YouTuber又做了什麼逗趣的行徑,或者猜測YouTuber如何藉這個平台為自己謀取商機,然而,閱聽眾常常將關注焦點著重於YouTuber的「現狀」,到底YouTuber為何成為新興的網路群體?是否能在社會文化的演變中尋找其脈絡?筆者訪問了東吳大學社會系裴元領教授,嘗試討論在YouTuber興起的現象中,可能隱含的文化意涵。

回首百年:台中車站開啟城市新風貌

台中火車站新站於去年十月啟用,台中市區正式進入鐵路高架化的新時代。鋼骨式綠建築的新站與一旁古典樣式建築的舊站,形成了新舊時光相互輝映的獨特景象,等待規劃的老火車站月台再也不見等待與穿梭的人影,舊軌道的地平線視角也不再有生氣靈活的火車經過。寫作中區的作者朱書漢認為,作為台中交通運輸的樞紐,不論是在地人、觀光客,或是每到假日就朝中區集結的移工,甚至是長期在此流動的街友們舊火車站不僅是在地文史工作者的眷戀剪影,同時也是台中人共同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