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高鐵將駛往何處?國際政治下的經濟建設的各種樣貌(中)

上篇說明了現今世界高鐵的主角與特色,以及目前中國與日本在東南亞高鐵興築上的談判結果。接著,筆者提出「經濟建設是否完全對國家有益」的問題,並更進一步地對「政治格局與經濟建設條件結果有關聯」發出問號。這篇文章將把讀者拉向上一個層次,一起談最為人熟知的「美帝國主義」的基本原則及其由來。

東南亞高鐵將駛向何處?國際政治下的經濟建設的各種樣貌(上)

中日在東南亞的積極佈局拓展至高鐵領域(註一)。為了能獲得更多訂單,雙方針對高鐵建案展開爭奪戰。中日所關注的高鐵建案,出自於「泛東南亞鐵路中國段」(現今媒體廣泛稱呼的泛亞鐵路)計劃,此一計劃是由前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於1995年東南亞國家領導人論壇提出,該計劃之目標在於透過整合東南亞鐵路系統,加速區域經濟整合及帶動經濟發展。

美國低投票率的解構

唐納·川普(Donald John Trump),這位非傳統認知的政治菁英之當選,使得某部分的人感到焦慮。然而,在狂人當選背後,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投票率僅56%,也可以說是選舉制度正面對的憂愁。

川普當選下的全球化矛盾與路線反思(下)

從全球化的理論基礎——自由放任主義——來看,全球化所帶來的資金、人力、物流的自由流通促成了經濟發展。這和全球化的實際結果落差在哪裡?是自由市場機制的理論缺失,還是有其他因素干擾,以至於理論解釋及指導的失準?接下來,本文將解釋經濟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川普當選下的全球化矛盾與路線反思(上)

川普能跌破眾人的眼鏡選上美國總統,與全球化、美國資本主義的體制有很大的關係,在美國底層白人的眼裡,外來移民者衝擊了他們原本的生活,但在美球化的浪潮之下,舊有的政治社會元素也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大變動。

蔡英文主政下的台灣 該何去何從?

文/王政翎     編輯/林偉傑、蔡歆儀   隨著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總統的當選,蔡英文所屬民進黨的立場也變成往後台灣四年外交政策的主旋律。從台灣政黨意識形態光譜上來看,民進黨是台獨立場較鮮明 ...

德國低碳轉型路上的新隱憂

文/顏東白 編輯/王映涵 (本文將同步刊載於逆思和臺灣氣候變遷調適科技知識平台上) 德國的環保團體近日對於政府十分不滿意。雖然在今年9月底國會通過了巴黎協議,然而9月初公布的《氣候行動綱領》(Klim ...

從國際法真相看中國宣稱的固有海域

文/林偉傑  編輯/郭彥霆、黃化臻 7月12號,來自海牙仲裁庭的南海爭議一案判決結果出爐。中國所宣稱的「九段線」〔註1〕被視為不符合國際法規範,菲律賓在此判決中獲勝〔註2〕。將目光放回台灣的輿論,各界 ...

【逆思割蘿蔔】你知道中華台北怎麼來的嗎?

文/何孟軒 中華民國、台灣、台灣國、鬼島、寶島(按筆畫排序),這些都是島內居民對這片土地的稱呼,居民們用不同的認知去稱謂腳下的土地,不分對與錯,眾人皆以自己的視角理解婆娑之島──福爾摩沙。 有趣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