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訴求種族平等的浪潮下,歐美藝文作品中,涉及種族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內容,也被開始做系統性檢視。對台灣人來說,從普遍較容易接觸的日本動漫做相關分析,或許能讓讀者對國際間檢視藝文創作的現象更有共鳴。
逆思新聞
親愛的,我們自由嗎?自由戀愛的社會,婚姻「應該」是什麼樣子?
人們對於愛情的觀念,隨著世代的更迭,逐步走向自由開放。傳統社會「指腹為婚」、「童養媳」等概念,在今日已鮮少聽聞,但在高呼「Love is Love」的現代社會,愛情真的自由了嗎?
Taiwan No. 1!同婚合法後,如何看待外國同遊飄揚的青天白日旗?
筆者幾天前到蘇黎世的時候,剛好是整個城市一年當中少數充滿遊行的日子:6/14是女性罷工日,6/15則是同志遊行。在這個一年一度少有的時段,居住在此的台灣人當然沒有放過機會,順便慶祝台灣同婚剛合法化的事實,成為一支格外顯眼的遊行隊伍。
【逆思新聞探照燈】抗爭有理?一場鬧劇?兩次華航罷工,媒體帶你看見什麼?
過年的華航機師罷工,除了反映機師的工作排班上的問題,媒體報導連帶影響議題討論。不同報導的新聞用語,間接影響觀眾對議題的認知。當新聞主角從年輕的空服員轉為中年機師時,議題炒作方向是否有所改變?社會輿論能否不被新聞中的情緒用語干擾?
娛樂歸娛樂,女權歸女權?韓星光環暗藏的性別不平等
日前南韓女團Apink成員孫娜恩在個人Instagram上更新了一張生活照,照片中的他正在用餐,但在他手中的手機殼卻惹出了爭議。
孫娜恩拿著印有「GIRLS CAN DO ANYTHING」字樣的手機殼,因而被韓國網友質疑是女權主義者,並被指責不該隨便說出帶有女權主義的字眼,事後他將照片刪除,引發國內外網友討論。其實,照片中的手機殼是品牌Zadig&Voltaire的廣告語,孫娜恩在前往美國紐約拍攝畫報時,拿著品牌產品合照,即被放大檢視。
消失的銅板:顛覆貨幣經濟之數位串流
在現今網路時代下,近期虛擬貨幣「比特幣」買賣風潮為之沸騰,而隨後熱燒的電子支付更突顯貨幣虛擬化的技術的成熟以及廣泛性。虛擬貨幣雖然誓言成立「去中心化、沒有貨幣炒作」的貿易平台,然而,這樣的一個技術創新、或新貿易模式對於我們的社會來說,存在那些可能性?
為何要保留「中華民國美學」?從鹿鳴堂思考中華民國美學的文化價值
回溯台灣的建築發展,「中華民國美學」其實承載著許多歷史意義,但此類建築卻可能在未說出故事的情況下,面臨消失的危機。佇立在舟山路上半世紀的鹿鳴堂,便在近日陷入了存廢的論辯……
拼回最後一片缺角:鄭性澤的媒體印象
上一期的冤案媒體報導觀察,我們盡可能地梳理主流媒體報導冤案的方式,並試圖探討背後可能的原因。然而,不論是一開始主要引用檢警說詞,或是到後續針對救援團體介入的相關報導,不難發現所有的描述幾乎都是由他人之口而成。雖然討論皆圍繞在鄭性澤身上打轉,身處暴風圈中心的主角、唯一親身經歷案件始末的人,自2002年案發遭逮捕後, 一直到2016年再審開庭前,卻始終在發言台上缺席。
城中金石堂專題(下):說了再見以後──百年洋樓,何去何從?
金石堂城中店在經歷數次改建後還保有哪些特色?書局撤守後,百年洋樓可能面臨哪些發展機會或難題?先讓我們踏入城中金石堂巡禮一回,再一同思考這棟建物的未來吧!
城中金石堂專題(上):跨越一世紀的文創伸展台
城中金石堂存在許多人的記憶中,但你知道嗎?整棟百年洋樓的文化底蘊,遠遠超乎你我想像。位於榮町的百年建築,早在日本時代便以嶄新經營形式匯聚人們的故事,讓「文化創意」在百年前的臺北城內默默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