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報導】越南新嫁娘的美食夢:將台灣味帶回越南

圖片說明/桃園後火車站一區移工聚落,老闆娘小微經營著他的小店,在台灣努力過生活。
圖片說明/桃園後火車站一區移工聚落,老闆娘小微經營著他的小店,在台灣努力過生活。

文/張博彥  

走進位於桃園火車後站的「河內美食館」,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老闆娘「小微」自信又幹練的眼神。

「剛開始來到台灣,哪有什麼夢想啊」,老闆娘邊準備油炸物,一邊說道,十七年前的老闆娘單槍匹馬來到台灣,抱持的信念不是什麼偉大的夢想,也不是個來觀光的遊客,而是一位背負著全家經濟的小女孩,那年她才十五歲。

一個十五歲的小女孩,除了在台灣的最低薪資下低頭外,還要在語言不通的狀況下,獨自生活於陌生的環境裡。老闆娘接著提起了當時在台灣的唯一依靠,「哪能夠想什麼呢?當時就遇到了我之前的老公啊,哪有什麼談感情的」,老闆娘依然快速地為我們準備那菜單上,我們所劃下的橫槓,雖然背對著我們,看不見老闆娘的表情,但語氣依舊爽朗,感覺不出任何的動搖,「那個時候中文還不好,人家說好了就跟了」,老闆娘如此說道。

「一位台灣女生大概無法想像這是什麼樣的生活吧!」老闆娘說道。剛來台灣時,她是一位正值青春歲月的少女。訪談中老闆娘直談笑自如,初次看見老闆娘嘆氣時,是她訴說著關於婚後的種種,「結婚之後三年、四年,沒有感情啊,哪留得住他,後來(他)就跟台灣人了。」老闆娘輕描淡寫的帶過,那段時光可能是一位大學生正大放異彩之時,但在這位外鄉人口中,似乎是段不具重量的人生經歷。

「越南的味道就要吃我這個!」老闆娘一面拿起她的獨門醬汁,一面說:「越南菜在台灣跟越南的不一樣」越南春捲是老闆娘的絕活,我,話語之中除了自信,還感覺得到老闆娘對於原鄉味的堅持,訣竅就是用魚露及好幾種配料調至而成最道地「越南味」的獨門醬汁。

圖片說明/知名河內美食牛肉河粉。
圖片說明/知名河內美食牛肉河粉。

老闆娘說,越南菜通常來了台灣後,便會將某幾種調味料改成台灣人喜歡的口味,因此市面上的道地越南菜是越來越難遇到,例如炸春捲的魚露便是其中一項。

問起老闆娘的學徒過程,老闆娘一陣精神抖擻,「我覺得好吃,就學過來了,沒人教我啊!」原來老闆娘對於做吃,本身就是有興趣,要說回越南的頭一件事,就是嚐美食,且還能從調味醬中去分辨醬料調成的比例及用料,在老闆娘口中,我們桌上的越南菜,便詮釋了她在家鄉所吃到的道地味。

酒足飯飽之餘,隔壁開義大利麵店的老闆也加入了我們的抬槓行列,老闆娘展現了對食物的熱情,向隔壁鄰居談論著台灣牛排醬汁的調配秘方,問起老闆娘想學台灣菜的動機,老闆娘鏗鏘有力的說道:「我想在越南賣台灣菜,把台灣的菜帶到外面去!」這不只是一家店,而是老闆娘的夢,夢中交雜的,是對這片土地的情感,以及對家鄉的思念。

老闆娘眼中的光芒,極富穿透力,她以她的故事呈現了新移民命意志的綻放:從無依無靠的來台,到獨立開店過生活,在異鄉從中夢想的萌芽最終回歸了一個對包容、理解、共存的渴望。

圖片說明/老闆娘小微的絕活——越南春捲,搭配老闆娘用魚露特製的獨門醬汁,美味十足!
圖片說明/老闆娘小微的絕活——越南春捲,搭配老闆娘用魚露特製的獨門醬汁,美味十足!
圖片說明/傳統越氏油飯。
圖片說明/傳統越氏油飯。
留言
分享文章,一起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