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上街頭,捍衛青年勞權

抗議群眾
抗議群眾

特約記者/黃偉鑫  攝影/洪盈銤  編輯/邱姵慈

今日(10/23)上午,全台各地共59個青年、學生團體,聚集在立法院前,參與「青年爭勞權,圍攻資進黨」行動,針對砍掉七天國定假日、即將進入二三讀程序的新版勞基法,向執政當局傳達青年世代的不滿。

參與本次行動的青年團體,以各大學及研究所的社運、勞權社團為主,包括成大零貳社、東吳城中跳馬社、政大勞動權益促進會等,現場聚集了約7、80名青年。遊行隊伍舉著標語,從立法院前走到民進黨中央黨部,並上演「爆肝」行動劇,最後將一塊「資進黨」匾額留在黨部前,控訴民進黨違背選前要照顧勞工、青年的承諾,一味向資產家靠攏,忽視勞動者權益。

本次各青年團體的主要訴求,是保留七天國定假日,不得以「週休二日」等其他條件進行交換。訴求內容指出,刪減七天國定假日,對勞工來說不僅休息時間減少,由於法律規定,雇主必須支付雙倍的薪資給在國定假日上班的勞工,因此勞工也會蒙受實質的薪資損失。而對於普遍從事服務業工讀、收入不多的青年學生來說,從雙倍支薪到無償勞動,這龐大的薪資落差更會直接影響到生計。

現場同時有許多青年,分享自身打工、擔任大學助理時遭受剝削的經驗。透過這些勞動現場的直擊,會發現「國定假日」的議題,其實只是台灣勞動困境的冰山一角。除了目前普遍的低薪與長工時,對剛進入勞動市場的青年來說,他們必須承擔這個不友善環境裡更多的風險。在找到穩定工作之前,許多青年只能進行如打工或派遣等「非典型勞動」,而台灣目前對非典型勞動的疏漏規定,加上寬鬆的勞檢標準,常常讓青年無法合法地獲得勞健保的保障,不僅工作時的人身安全有顧慮,有時甚至還得面臨無故資遣、雇主拖欠薪資的風險。

面臨這些困境,即將或是剛剛進入勞動市場的青年們,期待執政當局能落實的,其實是比七天國定假日更完善的訴求。如同成大零貳社的發言人所言,以交換條件、處處妥協的方式來進行修法,只會讓社會上需求不同的族群間產生矛盾,無益於改善整體勞動環境。執政當局應正視台灣勞動者長久以來面臨的困境,從縮短工時、提高薪資等基本條件正面下手,同時嚴格落實勞動法規的實踐,避免勞動現場發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規避行為。畢竟,制定法規只是實踐社會正義的最低底線,能否實際改善勞動環境,才是今天青年們上街的核心訴求。

留言
分享文章,一起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