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NGO面臨寒冬 台灣能當那顆太陽嗎?

(圖片來源/https://www.tes.com/lessons/k1Ba06GZasKO3g/sunrise。)
(圖片來源/https://www.tes.com/lessons/k1Ba06GZasKO3g/sunrise。)

文/張道宜 編輯/郭彥霆、何孟軒

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9月初出爐,有關注的人,對朱凱迪、羅冠聰這些名字應該不會陌生。他們是香港新生代的政治素人,從關注地方社會運動,到支援「佔領中環」、「直選」,他們不僅在香港政壇嶄露頭角,也爭取到媒體版面。

但在此同時,香港對自己的處境,並沒有一點樂觀。9月的第3個星期,位於中國廣東的烏坎村村民與中國政府爆發新一波的衝突,為香港來帶來衝擊,香港部分民主支持者為烏坎村村民舉辦燭光晚會,不僅擔心這群村民,更擔心今天的烏坎,會不會是明天的香港(註1)。

這是中國人權的寒冬,但不是如此而已。

中國人權:被打入冷宮的「熱議題」

周世鋒、翟岩民、王宇、胡石根、考拉(趙威)…這些人名,你也許不熟悉,因為他們在台灣的網路與媒體界,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聲響。從google trend的計算來看,這些人名與「法輪功」的網路搜尋次數相比,根本微不足道,更不用說,人權議題一直是普通人不在意的「冷議題」。

(圖片說明/人權網路「聲量」分析,綠色為平均值、紫色為法輪功。 )
(圖片說明/人權網路「聲量」分析,綠色為平均值、紫色為法輪功。 )

過去中國人權處境,雖然遭各界詬病,但仍有一群維權律師與人權工作者,試圖捍衛受害者的法治權力,例如探視家人、會面與公平審判。浦志強、陳光誠、高智晟等人,就扮演這樣的角色。但如今,陳光誠遠走美國;浦志強的律師執照被吊銷、遭中國政府密切監控;高智晟在西元2006年被逮捕入獄,在2014年獲釋後,至今依舊遭到中國政府軟禁。

(圖片說明/維權律師浦志強。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片說明/維權律師浦志強。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但這還只是開始而已,自去年7月起,一場名為「709大抓捕」(註2) 的風暴吹向中國人權圈,截至今年5月為止,超過300名律師、維權人士及其親屬遭到傳喚、逮捕、定罪甚至下落不明。更難堪的是,這些維權人士陸續在中國政府的安排下,透過電視、報紙與社群媒體「認罪」,他們公開推崇、感謝中國法治,坦承自己是假人權之名,行「和平滲透」之實的「棋子」。這樣的「告白」,讓他們獲得減刑、釋放,但更重要的是,這些畫面成為當局宣傳工具,一片和諧的背後,寒風,颳得中國維權圈一陣寒顫。

寒冬?還不只如此。

中國人大常委會在今年4月28日,通過《境外非政府組織(NGO)境內活動管理法》,被外界提出幾大爭議:第一,未來中國的境外NGO,直接由公安進行管控;第二,境外NGO在中國不可以從事、資助營利性活動和政治活動,也不可在募捐與發展會員;第三,若有「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顛覆國家政權等犯罪行為」,得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什麼是「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顛覆國家政權」,到底誰說了算?

面對中國在人權與NGO政策的緊縮,有些人把目光指向台灣,認為台灣是國際性NGO退出中國大陸之際,一個理想的「轉進基地」;在此同時,許多國際NGO也在台灣擴大徵才,雖然並不明顯──畢竟中國人權只是眾多NGO中,其中一小部分的其中一部分業務。例如根據《民報》、《自由時報》引述雜誌《台灣商業主題》(Taiwan Business TOPICS)在9月8日發表報導,指出,台中市長林佳龍計畫國際NGO組織在東南亞的「區域總部」;另外從人力銀行網站資訊顯示,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部(Amnesty International),也正準備擴大在台灣的組織規模。

中國人權的黎明,在台灣?

事實上,台灣在這個局勢中的優勢顯而易見:第一,在語言上,與中國相通,地理位置鄰近,再加上中國、台灣、香港、澳門民間團體的長期合作基礎,讓中國人民得透過既有機制來到台灣(當然這是建立在機制不變的假設上),情感上也更有安全感。第二,台灣與東南亞國家關係密切,再加上外籍移工議題,讓台灣與東南亞國家互動更加頻繁。第三,台灣過去在民主化的親身經歷,更為許多國家所看重。

最後更重要的是,台灣不論在人權、公益、衛生等非政府組織的經營上,發揮空間更大,也更有經驗;另一方面,中國大陸近期在農村教育、脫貧等方面上,也展現亮眼的成績,對於台灣的NGO而言,絕對是不可錯過的互惠過程。

但問題在於,台灣有沒有能力成為這樣的人權「復興基地」?在目前兩岸對彼此關係缺乏共識的狀況下,任何風吹草動––例如有人權工作者來到台灣,或是有台灣的人權工作者到中國大陸去––都有可能成為脆弱的兩岸關係負擔上的稻草;除此之外,台灣內部是否有意願,去顧及中國、甚至世界的人權議題,尤其在現在「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成為主流的國際秩序之下。

對於人權有志之士而言,台灣當然是中國人權的太陽;但對於一個經濟優先、政治次之、人權只能當裝飾的政府而言,我們能不能擔起這樣的重任,筆者認為困難不小。

(圖片說明/習近平上台掌政,先是打貪,而後收緊對人權組織的管控。) (圖片來源/https://flic.kr/p/pdhDWA。)
(圖片說明/習近平上台掌政,先是打貪,而後收緊對人權組織的管控。)
(圖片來源/https://flic.kr/p/pdhDWA。)

註1:2011年9月21日,廣東省陸豐市烏坎村,爆發土地被村委會成員私下變賣,逾3000位村民聚集在陸豐市政府大樓與派出所請願,之後獲官方答覆,但問題未完全解決,官民衝突頻傳。當年12月,村民薛錦波等5人被刑事拘留,其中薛錦波在關押期間死亡,村民群情激憤。當地政府隨後派代表與村民談判。

隔年3月,烏坎村以民主選舉重選村委會,林祖鑾(又名林祖戀)當選主任。但到在今年6月,烏坎村民再上街頭,抗議廣東汕尾陸豐市當局以涉嫌收賄為由逮捕林祖鑾。林祖鑾9月被判刑,消息傳出後,烏坎村民發起罷工罷市。警方13日凌晨進村逮捕13名村民,警民爆發激烈衝突。

參考來源:中央社《烏坎事件5週年 村民:為下一代爭土地》、端傳媒《現場:五年之後,烏坎村土地抗爭紅旗再起》

註2:709大抓捕,又稱「710維權律師大抓捕事件」,或「709事件」,是指2015年7月上旬,上百位中國大陸的律師、民間維權人士、上訪民眾及律師和維權人士之親屬,突然遭到公安當局大規模逮捕、傳喚、刑事拘留的事件,部份人士則下落不明。被刑拘、帶走、失聯、約談、傳喚、或短期限制人身自由,涉及省份多達23個。

參考來源:維基百科「中國710「維權律師」大抓捕事件」條目

留言
分享文章,一起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