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鐫刻的光陰:「水柳角68」的皂香年華

圖片說明/水柳角68
圖片說明/水柳角68

文/周儒婷

座落於古老的山城之間、藏身於斑然的巷弄一隅,由「水柳角68」所敘寫的賦格是北勢溪上游的碧水淙淙、六秩深淺的風華流年,更是坪林角落的十色風光。

數字鐫刻的光陰──「68」的昔與今

當舊憶新盤,「水柳角68」的店主何家蓁女士談起最初,便說起了之於疇昔必然的追憶。

「水柳角68」前身為日用百貨(東林百貨行),供給附近鄰里居民一切生活所需,裡頭格局設計樸實而整潔,店面承自何女士的岳父那代,已有60多年的歷史,頗具祖傳紀念意義,是以在此之前,何女士未曾想過要改變經營方式。而在經營百貨之餘,她亦因重視環保,會以慈濟義工的身份於每週末參與諸多環保活動;當時何女士的丈夫陳先生原先於坪林區農會任職,後亦因想著身為「土生土長」的坪林人,當有責任向台灣推廣坪林地區的文化,便在上班之餘,肇始於「坪林茶產業文化館」擔任起在地的導覽解說員。

可時至民國95年,因雪山隧道(原名:坪林隧道)開通,台北至宜蘭地區不再必經蔣渭水高速公路(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身為中途站的坪林地區頓從一度遊客如織的觀光勝地逐漸聲聞消弭。坪林區公所為因應這般變化,遂積極推動起諸多低碳旅遊的行程,同時亦對當地商家們推廣「文化在地」的概念課程,希望能重振坪林昔日榮景。

於此因緣際會下,除卻坪林在地導覽的課程外,何家蓁女士亦陸續上了幾堂手工精油皂的製作課程並取得相關製作的講師執照。對此產生濃厚興趣的她,恰逢當時三名子女皆邁入職場,其與先生不再需背負養家重擔,加之何女士始終懷有回饋家園的熱情與心念,最終在家人的支持下,決意將自身的專業與販售「茶箍」及「環保回皂」的知識兩相結合,本著「愛物、感恩」的初衷,運用坪林在地素材與身為水源環保區的特色,將資源活化再生,轉型祖傳的店面經營方式,為坪林在地文化注入一股清濯新源。

小視窗:茶箍

「茶箍」的主原料來自於坪林極富盛名的包種茶,茶葉在經受過壓榨與提煉過程後所產出的茶油與茶籽,加以其餘原料,便是擁有強大去汙性,卻不易傷及人體的茶油皂。 

小視窗:環保回皂

「環保回皂」是在民國92年,何女士深感水資源永續利用的重要性,進而推出的首個新創產品。彼時何女士發覺極大多數的坪林居民會將使用過的廢棄油倒入河水中,進而嚴重影響公共系統的水源品質後,基於對手工皂的認識,她開始主動向鄰近商家(多為餐廳、攤販)收取廢棄油料,意欲將此些廢棄油製成「家事皂」進行再使用。

可當後來何女士察覺,以餐飲業的廢棄油所製成的皂品易含有過重的油耗味,她便轉而與坪林當地的中、小學團膳負責廠商合作(或僅接受居民們家中質相較好的回收油料),以從慈濟師兄那邊言傳身教習得的「感恩、尊重、愛」的理念,於繁忙雜務中撥出時間,提供免費回收與製作回皂的服務,同時亦會前往當地中、小學等地教導學生們「回皂」的製作流程,以期能將對「永續」概念的新種深栽於地,至此經久不息。

然而無論是創業、轉行,抑或創新既定的經營模式皆非易事,是以最開始販售以老祖宗秘方改良研發出的「茶箍」時,何女士僅在日用百貨營業時段額外分區進行供給嘗試。可在當時,「茶箍」雖能以取之自然素材、用之還諸天地的珍貴特色享譽於居民之間,終究因缺乏亮眼的外型設計與簡陋的產品包裝而並不廣為外地遊客所知──同樣地,於民國92年起開始推出的「環保回皂」亦有著類似的問題。

更甚,實誠而言,「環保回皂」並不若「茶箍」那般,尚有著對老祖宗「古老智慧的詠嘆」,能引起較多目光所向,銷量在兩相比較之下更明顯無人聞問。但何女士卻有著自己的堅持:「對於一個製皂人來說,以最傳統的方式製作肥皂不僅是對於生活環境的重視,更多的是對於自身傳統的肯定。」

而除卻製皂手法承襲自先人薈萃外,何家蓁女士對於「守護傳統」的心念同樣體現於「水柳角68」這別樣店名上。此名曾得多人追問其後意涵,但便若書寫於手冊與網站上頭的精簡文字般,「水柳角68」所記憶的是此間店面座落於古老山城的卓然景緻、更是六秩深淺的風華流年──「一個屬於山城的角落,一個古老地名,一個有畫面的景色;「68」, 一組數字,一個號碼,一個分辨獨特性的記號。

繁華重現的起步──水柳角的「轉型」大業

「我90年開始賣茶箍、92年製作環保回皂,但到了95年才因為區公所那邊在推廣在地文化、子女也都工作了,才有時間和想法來實踐自己的理念。但最重要的是,這些年無論是學習製作精油皂啊、店面的轉型設計啊、販售與推廣等等的,都是因為有很多貴人伸出援手,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想這間店也不會是現在的模樣。」

「我想,這就是善果和善因吧。」何女士道。

言歸於前,民國95年,為了使坪林不再因雪山隧道的開通被冠以「沒落的茶鄉」、「失落的隅角」等名,在自身信念的堅定與家人們的鼎力支持下,何家蓁女士與當時在中國大陸開設製皂工廠的舅舅,以及當時任教於實踐大學視覺設計學系的一位系教授攜手合作,並屢次取經於區公所內教授精油手工皂課程的講師,著手開始了「水柳角68」(當時名稱尚為東林百貨行)的轉型計畫。

但凡曾親自走往「水柳角68」的人們都能知曉,在店面重新裝修後,有一半空間改為極具現代風格的茶皂陳列櫃,另一半則為印有水柳角商標與商品照片的掛簾,而於掛簾後被特意保留著的空間,屬於原東林百貨行的商品置放──何女士表示,「水柳角68」於坪林此處已有60多年的歷史,有無數長者們用慣了他們家的日用商品,是從他們父親/岳父那輩便延續迄今的情感與慣習,因此即便如今須為了經營方針而將店面更風改貌,卻不願失了本心,只期能顧及喜愛過去東林百貨行商品的長者們,能讓他們恰如疇昔地散幾步路慢然踱進店裡,提走幾些東西,也帶來幾些善意的微笑、幾句熟稔的招呼。

「水柳角68」的轉型計畫自始迄畢共歷時2年多,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何女士省用有度,劃分出短、中、長期等階段分程創立品牌、增加產品項目並更換包裝、翻修店面裝潢設計,於短短2年多近3年的時光中,將東林百貨行去蕪存菁、汰莠留良地逐漸褪轉舊顏,隨後於民國97年,「水柳角68」正式轉型完成。

自然原色的期許──在地人的「有作為」

自轉型最初迄今,「水柳角68」共推出10款茶皂產品(茶油皂、精華皂、精油皂),另又有環保回皂、沐浴球、防蚊液、洗衣膏等相關產品販售,然而無論是如何多種類型與囊括效用的產品,「水柳角68」始終秉持著「不製造垃圾、不破壞生態、不污染水源」的理念推動自身的經營──何女士與丈夫陳先生相信,唯有去除化學原料的使用,讓一切製皂成份得以在24小時內於溪水中自動分解,北勢溪的水源才得以被真正保護,方能「皂福台灣」、方能還以這廣袤天地一片自然原色。

是以,「以包種茶、茶籽、茶油製成手工茶皂,以誠敬的心,守護翡翠水庫的純淨。」當為缺少不得的核心所向。可除卻這般幾乎稱得上面面俱到的多樣茶葉產品發展、在綴以沐浴與家事之事別樣姝色之外,「水柳角68」亦推出諸如「玩皂輕體驗」等手工製皂課程,或於閒暇時候提供坪林風光導覽等預約服務,在經營店面的同時,何女士與陳先生從不忘自根本發揚坪林的綠水疊山,四時清歡。

如今的「水柳角68」不僅每樣產品皆通過SGS檢測合格,更曾以「清風、清塵、涼風、風華」四系列禮盒榮獲「2014年新北市十大伴手禮」的殊榮。在「細心製作的優雅」前,秉持著「在地(傳承取代外進)、天然(精油取代香精)、環保(原料取代化物)」的理念,良好的口碑與品質穩定的產品,近年來「水柳角68」知名度漸長,屢有媒體前往報導,更在口耳相傳下,無數遊客慕名而來、滿載而返。

圖片說明/「水柳角68」榮獲「2014年新北市十大伴手禮」之殊榮。
圖片說明/「水柳角68」榮獲「2014年新北市十大伴手禮」之殊榮。

「取之於自然、就要還諸自然,只有好好保護環境,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代才能繼續看見這些美麗的風景。」何女士道。

在店內生意絡繹不絕的現下,持握著這樣的念頭何女士與陳先生仍保持著每日擔任回收義工的行舉,在這山城居所之間,忙碌著店裡的生意、關注著坪林的生態、推廣著永續的理念,時聽寒蟬蛩叫,時感商意過嶺繞谷,時聞日暖金風,時見碧草嫣花,60多年的店面依然佇立於此,歲月遞嬗,景貌更迭,何家蓁女士與丈夫陳先生亦不離地聽故事千百,見人客來去,觀日色正好,恰得向光而行。

圖片說明/「水柳角68」店主何家蓁女士(左),與其丈夫陳先生(右)
圖片說明/「水柳角68」店主何家蓁女士(左),與其丈夫陳先生(右)
留言
分享文章,一起逆思!